0471-4953016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智慧旅游要以需求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0-09-24阅读次数:1478

   5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达2.3亿,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疫情通过文化和旅游系统传播事件。游客满意度达84.8%。

内蒙古智慧旅游

   假期出游,人多拥挤,历来没什么“好评”。那么,今年,在疫情防控下,又是假期人多时,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满意度?

   智慧旅游让出游更便捷

   “出游前,上网上看别人的游记、攻略,写自己的出游规划,然后,网上订机票、酒店、景点门票;出游时,网上约车去景点,进景点时不用排队扫码就行,想吃当地美食查手机就行。总之,今年‘五一’假期挺满意的”,刚带孩子从上海游玩后返回北京的刘女士告诉记者,智慧旅游让出游的人出游前就很好的规划了行程,特别是预约制度的出现,不用到处排队,就大大提高了人们出游的满意度。

   “今年假期出游景点,人多但不拥挤,比以前到景点卖门票好多了”,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张女士从青岛出游回来后对记者说,“现在景区不但不用排队进门,进景区后还有多条线路分流,还挺智慧的”。

   “现在旅游真的比以前好太多了:交通,可以做到人多时分流,转换城市坐地铁也不用重复下APP,扫支付宝就行;用餐,可以网上找最近、找特色,还可以网上排队等号;手机没电时可以随时随地找到充电宝”,在政府单位工作、“五一”假期带父母去南京游玩的王女士回京后向记者分享了她的智慧旅游体验,她认为,景点智慧化重要,景点所在城市智慧化更重要,毕竟,景点只是一个点,游客吃、住、行、购、玩等都是在城市中进行。

   不只是他们,采访时,很多人对于今年各地依托智慧旅游平台、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技术、手段,实现“限量、预约、错峰”给予好评。而今天的“好评”来自于智慧旅游每年的进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旅游体验感一年比一年好。我2015年从北京自驾到防城港市,再从防城港沿中国的海岸线到丹东市,从丹东到长白山、再到北极村,一路上基本也是开车用导航、网上选酒店、网上找餐厅、网上支付等,算是‘互联网+旅游’,或者是智慧旅游了;2017年从北京自驾到成都,走川藏线到拉萨,再经青藏线回京,一路上从城市到村镇几乎也是一部手机就能玩下来;2018年从北京自驾去新疆也是‘网里来网里去’智慧出行。只是当时景区还没有全面推进智慧化升级,没有预约机制,门票也需人工检票,景区路线单一,景区内交通还要等人头来回。因此,很长时间我都对景区有‘恐惧感’。然而,今年3月,从北京自驾到云南,去了很多景点,之前的问题都有了改善。”,资深旅游爱好者陆先生给《中国信息界》记者分享并分析了智慧旅游的发展,他表示,目前智慧旅游说“智慧”确实比以前没推出智慧旅游前“智慧”了很多,但是,还需要再细化、温情一些。另外他还表示,疫情防控下的特殊时期,人们本身就降低了需求标准,很多人都表示景区开放就行。因此,这种时期对智慧旅游的满意度并不真的代表智慧旅游真的智慧了。

   智慧旅游不是很“智慧”

   对此,为景区提供智慧旅游解决方案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智慧旅游是个大概念,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没错,但目前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实现标准。目前,市场对智慧旅游的要求很低,根据A级旅游景区评分标准,有网站(PC和移动端),能查询、预订(门票、酒店、商品),能网上支付,即可达到智慧旅游初步要求。现在,很多景区做了公众号或者小程序,可以在上面订景区门票,处理订单和用户投诉,就叫智慧景区了,再做个景区介绍,就声称做到智慧旅游了。但这离真正的智慧旅游还差的很远,目前景区做到的这些,最多只能叫“互联网+旅游”。而“互联网+旅游”虽然让游客不用排队检票,一部手机游景区,但最直接的目的是减少景区运营成本,提高景区有效管理。所以,现在的智慧旅游都只是景区的营销手段而已。真正的智慧旅游应该是让“互联网+旅游”“大数据+旅游”“物联网+旅游”“人工智能(AI)+旅游”为游客服务。但这样投入成本太大,投入回报完全不能成正比,目前还没有地方开始做。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也曾表示,地方和企业把精力过于集中到景区地理信息采集、扫码入园、游迹跟踪上,和硬件建设上,如指挥部的监视屏越来越大,清晰度甚至高达军用级,而对于游客关心的客源地大交通、目的地小交通、旅游住宿、餐饮、娱乐和购物等急需信息却不关注、不细化,这样的智慧旅游政务除了节假日领导来视察点赞、登报纸、上电视外,对游客,对产业发展、服务和监督真的没有益处。另外,智慧旅游之所以智慧,是要开放共享的,而有的地方想用一部手机解决所有的旅游问题,以为有了线上流量就可以构建起闭环运营的商业生态圈,沿用的却是“省-市-县-景区”行政思维,这是不符合智慧旅游开放思维的。他建议,新时期的智慧旅游应当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多国民参与、更高品质分享”美丽中国旅游梦。

   智慧旅游要找准需求

   智慧旅游要如何以人民为中心?当然是找准游客需求。资深旅游爱好者陆先生表示,游客需求很好找,运营要想做,自己出去游玩体验几次就明白了,关键是看他们愿不愿意用心。比如,到旅游目的地之前,能否在一个平台上查到游客想要的所需信息:景区气温与城市气温相差多少度,穿多少衣服合适;景区线路对各个年龄层的体能要求,最好不要提直线距离,而是标注实际路线距离;景区内食品饮料价格,销售点之前的间隔;景区内各条线路卫生间间隔、销售点间隔;对于老年人景区有没有轮椅租赁等,这都是游客最关注的衣、食、行问题。而目前很多地方都不能在一个平台上找到。需要游客提前花大力气找各种游记攻略提炼,而很多游记攻略大多都是美照“报喜不报忧”。其实,这些信息,城市或景区目前的技术水平都可实现,只是需要用心细化就行。

   对此,从事智慧旅游行业的李先生表示,大数据可以分析游客需求,提高游客满意度;物联网可以让游客还未到景区就知道应该穿什么衣服,温度湿度如何,只需要在景区内增加传感器,就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眼镜、手环等)提前感知。另外,也可以让游客提前选择游览路线;人工智能可以陪你聊天,帮你设计自驾路线。据悉,目前,高德地图“你好,小德”功能等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其中,高德地图在景区内信息标注在不断细化,可以看景点介绍、美食推荐,路线选择等。目前这些虽然还不能实现,但是未来的发展目标。

   另外,智慧旅游也要考虑老年人的需求。采访时,很多人表示智慧旅游是方便了年轻人群,反而给有闲的老年人造成了困扰。对此,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提出保留传统预约方式。要求需要提前预约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剧院等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应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方便老年人进行现场预约和电话预约;允许他人代为预约和保留免预约名额;提供人工帮扶。帮助老年人等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人群进行“健康码”、预约码、购票信息等查询操作,为老年人解决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等问题提供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