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1-4953016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以智慧纪检监察“硬约束” 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发布时间:2019-06-26阅读次数:1706

营商环境是一把尺子,检验着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检验着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只有抢占先机、赢得主动,高标准打造营商环境,才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为全面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2022年伊始,省纪委监委印发《辽宁省纪委监委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1月14日,沈阳市纪委监委召开营商环境专项监督行动工作会议,落实省会议精神及《方案》要求,对全市开展2022年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结合沈阳实际全面铺开监督工作。

智慧纪检监察

精准监督纠治“落差”“偏差”问题

深化营商环境监督是站稳人民立场、强化精准监督,助力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举措。2021年,市纪委监委依托全市“万人进万企”活动,共收集办理企业有效诉求问题1670个,主要包括政策咨询与落实、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政务服务等方面问题;全市共查办涉及营商环境问题案件349件,占全市已办结案件的7%。

聚焦各单位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市纪委监委深入查找和纠治阻碍企业发展的“落差”“偏差”问题。如2018年,市纪委监委对中介机构服务乱收费、与行政机关暗中挂钩、靠山吃山垄断服务、扰乱市场秩序、破坏企业公平竞争五类问题进行重点整治。2019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阻碍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整治。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一批涉及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严肃查处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背后的“保护伞”,如辽中区谷万涛黑社会性质组织垄断地区生猪交易,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24年,其背后的市公安局辽中分局原局长李某、辽中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原所长杨某、辽中区牛心坨镇西房身村原党支部书记何某某等“保护伞”一一被查处。

专项攻坚聚焦重点看住人管住权

在2021年国家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沈阳市成绩被评定为优异,在80个参评城市中排名第19位,连续两年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标杆城市,是全国进步速度最快的14个城市之一。“在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当前在监管执法、法治保障、政务服务、市场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有的企业打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过‘执行关’难;有的企业总遇见‘抽查’‘检查’,过‘监管关’难;有的企业可以领取补贴,但钱始终没到手,过‘审核关’难等。”

《方案》印发以来,市纪委监委确定今年为营商环境监督专项行动攻坚年,与全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两个体系”建设相结合,从攻坚风腐同查破除梗阻、攻坚智慧监督整治顽疾、攻坚化风成俗形成习惯三方面,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企业和市民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反映的涉及营商环境问题中,公安执法、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问题是最为集中的领域,我们要聚焦这些重点领域做好监督,推动营造‘履约践诺’的信用环境、‘中立诚信’的中介环境和‘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我们还将聚焦重点人群,把监督重点放在行使审批权、执法权、监管权、执行权的岗位和人员上,严肃查处‘两套标准’‘选择执法’‘弹性审批’‘吃拿卡要’等问题,真正看住人、管住权。”

闻令而动下好营商环境监督“先手棋”

《方案》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牢固树立“谁破坏营商环境,谁影响振兴发展,谁就是与人民作对”的意识,严肃纠治破坏营商环境的深层次问题,以纪检监察“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市纪委监委闻令而动,迅速响应,组织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活动,下好营商环境监督“先手棋”。市纪委监委明确相关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和企业纪委的责任分工、监督路径,并建立相关工作机制。13个区县(市)纪委监委相继成立工作专班,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工作格局。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自上而下、分层分级学习讨论《方案》,并持续加大营商环境监督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知晓度,形成全社会热议和共同监督的氛围。截至1月17日,通过各类媒体宣传覆盖单位4551个,覆盖企业及工商业户42689个,收集意见反响1868条。

廉政短评

开年“亮剑”,有力更有为

新年伊始,省纪委监委出台《辽宁省纪委监委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向破坏营商环境者“亮剑”。

市纪委监委闻令而行,召开专门会议落实省会议精神及《方案》要求,聚焦主责主业、紧盯权力权限,对沈阳开展2022年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解决营商环境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充分体现出沈阳作为省会城市的行动力、带动力和推动力。

在2021年国家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沈阳市成绩被评定为优异,连续两年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标杆城市。成绩可喜,但问题也有、短板仍存,当前在监管执法、法治保障、政务服务、市场环境等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紧盯权力运行重点领域,找准关键人、关键岗位、关键环节,推动正确审慎用权、依规依法用权,主要领导必须牵头协调、有序推进,深层次扫描查找诸如审批“梗阻”、司法滥用、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监管“蛇鼠一窝”等问题,严惩其中典型案件、突出问题,力求清零。

落实省会议精神及《方案》要求,加强纪检监察力度,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决不能简单浮在表面,而要从权力、责任、环境、状态等方面深层次查找问题,立体化扫描,深问一句、深挖一层,层层都深问,层层都深挖。要按照“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的目标要求,以净化政治生态为根本,以强化政治监督为抓手,以惩治阻碍辽宁振兴发展的腐败毒瘤和作风顽疾为常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认真履职,让《方案》的“含金量”真正变成企业的“获得感”和“真金白银”。要与“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两个体系”建设结合融合,从攻坚风腐同查破除梗阻、攻坚智慧监督整治顽疾、攻坚化风成俗形成习惯三方面,当先锋、打头阵、作榜样,全力落实不走样、尽力解决不回避、有力创新不懈怠,紧盯破坏营商环境建设的“任性权力”,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亮剑”,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年攻坚突破、三年显著见效、五年全面优化监督治理效能,是承诺书,更是进度表。“亮剑”有力,“骨子里”的问题才能有效解决;“亮剑”有序,深层次的障碍才能不断突破。“十四五”蓝图已经绘就,在沈阳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程中,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以纪检监察“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为营商环境建设攻坚年厚植土壤,护航沈阳振兴新征程。

来源:沈阳日报